|
地下通道渗漏水治理方案混凝土施工技术 1。根据不同的渗流条件,施工工艺也不同。对于大面积渗漏,采用反压浆作防水层,完成后进行喷涂。 2。对于接头,采用梅花钉钻孔灌浆处理漏丝。灌浆结束后,立即拆除灌浆喷嘴,恢复混凝土的原始状态,未发现原有漏水痕迹。 三。对于大量的喷头,先用堵漏粉,然后关闭穿孔下的针灌。 工艺流程 灌浆孔的设置是为了检查嵌缝和掩埋的效果。然后,选择浆体浓度和胶凝时间确定灌浆压力和注浆。 灌浆孔布置 当裂缝深度小于1米时,只能通过埋设灌浆喷嘴和密封泄漏来完成灌浆。灌浆喷嘴的间距应为0.3-0.5 m。在上述范围内,灌浆喷嘴应埋在裂缝宽度较大的地方。当水压较高时,除缝内埋设的灌浆喷嘴和密封堵漏外,缝两侧应设置贯穿缝的斜孔。渗透深度取决于接缝宽度和灌浆压力。接缝宽度或灌浆压力大,渗透深度大,反之亦然。孔与裂缝、孔与孔之间的距离应为1-1.5米。 垂直裂缝的灌浆顺序应自下而上,先深后浅;水平裂缝的灌浆顺序应从一端到另一端。如果水压数据显示某些孔和喷嘴进水量大、合流范围广,则应优先进行灌浆。 灌浆时,除已灌浆和正在灌浆的孔和口外,应打开所有孔和口,以便于排水和排气。当无灌浆孔或喷嘴时,可在原孔内封堵灌浆,直至原孔在设计压力下不再灌浆或灌浆量小于0.1L/min,然后更换未灌浆和未灌浆的孔和喷嘴。灌浆最后的孔和口应一直持续到凝胶在毛孔和口腔中。注:灌浆压力不应超过1兆帕,以免损坏衬里结构。 灌浆技术 清理基层:清理灌浆区基层表面,清理混凝土实体表面,清除接缝处的杂物、水和泥沙。 排水和钻孔 (1)浇筑:灌浆孔间距根据工程具体渗漏情况确定。大面积渗水时,孔应密集布置,缝两侧应布置孔,孔间距一般为300~1000 mm。 (2)钻孔:钻孔前,应确定灌浆孔的角度,使原结构中的止水带不能被刺穿,同时也能刺穿接缝。钻孔时避开主筋。 (3)清洁:钻孔后进行清洁。有流水的孔,水流清澈时可用压力水清洗,无流水的孔,可用压力水清洗。 |